伤寒论

《伤寒论》是一部以外感病为主论述疾病辨证论治方法的医书,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理法方药齐备、立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医学著作,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临床价值。
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

【白话文】

从大的治疗法则来说,在秋季使用下法最为适宜。(170)

凡是可以使用下法的,用汤剂的效果要胜过丸剂和散剂,但要注意便通病解就应当停服,不必服完全剂药。(171)

阳明病,发热和汗多的,应急速泻下,适合用大柴胡汤。第一方。另一方法是用小承气汤(172)

柴胡 八两 枳实 四枚,炙 生姜 五两 黄芩 三两 芍药 三两 大枣 十二枚,掰开 半夏 半升,洗

以上七味,用一斗二升水,煮至留取六升,去掉药渣,再加热浓缩至三升。每次温服一升,一天服三次。另有一方记载,加大黄二两,如果不加大黄,恐怕就不成大柴胡汤了。

少阴病,得病两三天,证见口燥咽干的,应当急速泻下,适合用大承气汤。第二方。(173)

大黄 四两,米酒洗 厚朴 半斤,炙,去皮 枳实 五枚,炙 芒硝 三合

以上四味,用一斗水,先煮二味药物至留取五升,加入大黄,再煮至留取二升,去掉药渣,加入芒硝,再放到小火上煮一两开。分两次温服。服一次药后大便通利,就停服后面的药。

少阴病六七天,腹中胀满、不大便,应当急速泻下,适合用大承气汤。第三方。用前面第二方。(174)

少阴病,患者下利,泻水样便,颜色纯青,心下疼痛,口中干燥的,可以泻下,适合用大柴胡或大承气汤。第四方。用前面第二方。(175)

下利的病症,伴见寸关尺三部脉皆平等有力,按压心下部发硬的,应急速泻下,适合用大承气汤。第五方。用前面第二方。(176)

下利的病症,脉见迟滑的,是里有实邪,下利不见停止的,应当泻下,适合用大承气汤。第六方。用前面第二方。(177)

阳明和少阳合病,多会出现下利,如果患者的脉不出现负象的,就是顺证,出现负象的,就是逆证。少阳胆木与阳明胃土相克相害,这就叫作负。如果脉见滑和数的,这是有宿食内留的表现,应当泻下,适合用大承气汤。第七方。用前面第二方。(178)

问:患者是否有宿食,怎样来鉴别呢?医师说:寸脉见浮大,沉取反而见涩象,尺脉也见微涩之象,这就可以知道是有宿食。应当泻下,适合用大承气汤。第八方。用前面第二方。(179)

病见下利,又兼见不想进食的,是因为有宿食内停的缘故,应当泻下,适合用大承气汤。第九方。用前面第二方。(180)

下利的病症解除以后,到发病下一年的当月当日当时又复发的,是因为病邪没有除尽的缘故,应当泻下,适合用大承气汤。第十。用前面第二方。(181)

患腹中胀满疼痛的证候的,这属于实证,应当泻下,适合用大承气或大柴胡汤。第十一方。用前面第一、二方。(182)

病见下利,脉反而见滑象,是因有需要排出的东西,泻下就会痊愈,适合用大承气汤。第十二方。用前面第二方。(183)

腹中持续胀满不见缓解,即使偶有缓解,其缓解的程度也微不足道,应当泻下,适合用大柴胡或大承气汤。第十三方。用前面第一、二方。(184)

患伤寒病以后,脉象见沉。脉沉,主里实,泻下后病症就会解除,适合用大柴胡汤。第十四方。用前面第一方。(185)

伤寒病六七天,出现目睛昏暗无神采,眼珠转动不灵活,虽然没有明显的表证和里证,只要见到大便困难,身上有微热的,这就是里实证的特征,应急速泻下,适合用大承气汤或大柴胡汤。第十五方。用前面第一、二方。(186)

【相关知识】

下法适用于大便秘结、腹胀、宿食、下焦蓄血、水饮内停等。仲景的下法少不了大黄、芒硝之类,其实下法还可以根据证型不同使用不同的方法和药物。

太阳病,尚未痊愈,寸关尺三部脉都沉伏不起,多会先出现寒战,然后汗出邪解。如果仅仅见尺脉微的(一作脉迟而实。),用泻下的方法,病症就可以解除,适合用大柴胡汤。第十六方。用前面第一方。一法用调胃承气汤。(187)

左右两侧的脉象都见弦迟的,多会伴见心下痞硬。脉象见大紧的,是阳中有阴的特征,可以泻下,适合用大承气汤。第十七方。用前面第二方。(188)

患结胸病的,颈项部也有拘紧不柔和的感觉,像柔痉的样子,用泻下的方法就会使症状缓解。第十八方。结胸类疾病用大陷胸丸。(189)

患者没有其他表证和里证的表现,只是发热已有七八天,纵使脉见浮数的,也可以泻下,适合用大柴胡汤。第十九方。用前面第一方。(190)

太阳病六七天,表证仍然存在,脉象微沉,又没有结胸的症状,患者出现发狂的,这是因为有热在下焦,少腹应当出现硬满,如果小便自然畅利的,用攻下瘀血的方法治疗就可以痊愈。之所以是这样,是因为太阳表邪随经入里化热,瘀血与邪热瘀结在里的缘故,适合用泻下的方法,用抵当汤。第二十方。(191)

水蛭 三十枚,炒 桃仁 二十枚,去皮尖 虻虫 三十枚,去翅足,炒 大黄 三两,去皮,破成六片

以上四味,用五升水,煮至留取三升,去掉药渣。温服一升。如药后未见泻下,就继续服。

太阳病,周身发黄,脉象沉结,少腹硬满。如果又见小便不利的,是没有蓄血的表现;如果小便自然畅利,患者像是发狂的,这就是蓄血的明证,属于抵当汤的适应证。第二十一方。用前第二十方。(192)

伤寒病,有热象,少腹胀满,应当出现小便不利的症状,现今小便反而畅利的,这是有蓄血的表现,应当使用下法,适合用抵当丸。第二十二方。(193)

大黄 三两 桃仁 二十五个,去皮尖 虻虫 去翅足,炒 水蛭 各二十个,炒

以上四味,捣细过筛,分为四丸,用一升水煮一丸,煮至留取七合服下。服药二十四小时后,应当出现大便泻下瘀血,如果不见泻下瘀血的,就再服一次药。

阳明病,出现发热汗出的,这是邪热还可以向外泄越,因此也就不可能发黄了。如果只是头部出汗,身上没有汗,汗出齐颈部而止,又见小便不利,口渴大喝汤水的,这是邪热瘀滞在里。周身就会发黄,应当泻下,用茵陈蒿汤。第二十三方。(194)

茵陈蒿 六两 栀子 十四个,炙 大黄 二两,破开

以上三味,用一斗二升水,先煮茵陈,消耗掉六升水时,加入其他二味,煮至留取三升,去掉药渣。分三次温服。药后小便应当通利,尿像皂荚水那样,颜色红赤,过一夜腹胀就会减轻,这是黄从小便排出体外的表现。

阳明证,患者出现健忘的,多是有瘀血蓄积。之所以会这样,是因为本来就有陈旧的瘀血,因此才使人健忘。大便虽然硬结,反而容易排出,它的颜色也多是发黑的,适合用抵当汤泻下。第二十四方。用前面第二十方。(195)

证见汗出(一作喜卧)和谵语的,这是因为有燥屎在胃肠,并有风邪在表的缘故。应该使用下法的,要待邪气已离开太阳并全部传入阳明后,才可以泻下。如果泻下太早,多会导致语言错乱之证,这是因为表虚证和里实证同时并见的缘故。可以泻下时,泻下后病症就可以痊愈,适合用大柴胡或大承气汤。第二十五。(196)

患者烦热,出汗以后病症就可以解除。又有在下午三时至五时前后出现发潮热的,就像疟疾一样,发有定时,这就属于阳明病了。脉见实象的,可以泻下,适合用大柴胡或大承气汤。第二十六方。用前面第一、二方。(197)

阳明病,证见谵语并出现潮热,反而不能进食的,这是因为胃肠中有五六枚燥屎。如果能进食的,只是大便硬有燥屎,属于大承气汤的适应证。第二十七方。用前面第三方。(198)

下利的病症,又出现了谵语的,是有燥屎的缘故,属于小承气汤的适应证。第二十八方。(199)

大黄 四两 厚朴 二两,炙,去皮 枳实 三枚,炙

以上三味,用四升水,煮至留取一升二合,去掉药渣。分两次温服。如果药后已解大便的,就不要再服了。

得病二三天时,脉象较弱,未出现太阳证和柴胡汤证,而见烦躁和心下痞满等。到第四五天时,纵使尚能进食,也只能用少量的小承气汤微微和下,使病症稍微得到缓解。到第六天,再给承气汤一升。如果六七天不大便,又见小便少的,纵使不大便,这也只是大便初头坚硬,后段多属稀溏的表现。没有完全燥结坚硬,用攻下的方法,必然会使大便溏泻。须是小便畅利,大便才能坚硬,这时才可以攻下,适合用大承气汤。第二十九方。用前面第二方。一说用大柴胡汤。(200)

太阳病中风证,又见下利和呕逆,表证已经解除的,才可以攻下。患者出现蒸蒸小汗出,发作有一定时间,头痛,心下痞硬胀满,牵引胁下部位疼痛,干呕短气和汗出不恶寒等症状,这是表邪已经解除而里气尚没有调和,属于十枣汤的适应证。第三十方。(201)

芫花 炒红 甘遂 大戟 各等份

以上三味,分别捣细过筛,称量后再混合研匀。用一升半水,先煮果肉肥厚的大枣十枚,煮至留取八合,去掉大枣,加入药末。高大肥胖体型的人每次服用一钱匕,瘦小体型的人每次服半钱匕,应在清晨温服。如果药后泻下较少,病症不能解除的,第二天再服药的时候就应增加半钱匕。出现畅快的泻下以后,饮用煮成稀烂的粥来自行调养。

太阳病,邪气未解除,邪热下结于膀胱,患者出现好像发狂的症状。如果能自行出现下血的,下血后证候就会痊愈。患者表证不解的,还不能攻里,应当先解除表证。表证解除以后,只是少腹部拘急结滞的,才可以攻里,适合用桃核承气汤。第三十一方。(202)

桃仁 五十枚,去皮尖 大黄 四两 甘草 二两,炙 芒硝 二两 桂枝 二两,去皮

以上五味,用七升水,煮四味药物至留取二升半,去掉药渣,加入芒硝,再上火上煮至微开。每次在饭前温服五合,一天服三次。应当出现轻微下利。

伤寒病已七八天,周身发黄,如橘皮色,小便不利,腹中轻微胀满的,属于茵陈蒿汤的适应证。第三十二方。用前面第二十三方。(203)

伤寒病,证见发热,汗出以后病未解除,又见自觉心中痞满而硬,呕吐和下利等证的,属大柴胡汤的适应证。第三十三方。用前面第一方。(204)

伤寒病十多天,邪热郁结在里,又见往来寒热的,属大柴胡汤的适应证。第三十四。用前面第一方。(205)

仅见结胸证,外表没有大热的,这是水与邪热结聚于胸胁,只是头部微微出汗的,属于大陷胸汤的适应证。第三十五方。(206)

大黄 六两 芒硝 一升 甘遂末 一钱匕

以上三味,用六升水,先煮大黄至留取二升,去掉药渣,加入芒硝,再煮一二开,加入甘遂末。每次温服一升。

【相关知识】

津液亏虚的要养阴生津、润肠通便;阳气亏虚的要益气温阳;气虚大便无力的要重在补气;血虚肠道不润的要养血通便;脾虚的要健脾;肾虚大便无力的要补肾等。

伤寒病六七天,出现热实结胸证,脉见沉紧,证见心下疼痛,按压时感到像石头一样坚硬的,属于大陷胸汤的适应证。第三十六方。用前面第三十五方。(207)

阳明病,患者多汗,因为津液随汗而外泄,就使胃肠干燥,于是大便多会结硬,大便结硬就会出现谵语,属于小承气汤的适应证。第三十七方。用前面第二十八方。(208)

阳明病,不见呕吐和下利,而见心烦的,属于调胃承气汤的适应证。第三十八方。(209)

大黄 四两,米酒洗 甘草 二两,炙 芒硝 半升

以上三味,用三升水,煮至留取一升,去掉药渣。加入芒硝,再放到火上稍煮使开。趁温一次服下。

阳明病,脉见迟象,证见汗出和不恶寒的,患者多会感到身体沉重,又见短气,腹中胀满和气喘,而且出现了潮热的,这提示表证已经解除,可以攻里了。如果出现汗出连绵不断的,这是大便已经结硬的表现,应当用大承气汤治疗。如果汗出虽多,证见轻度发热并伴有恶寒的,这是表证还没有解除,应当用桂枝汤治疗。患者不发潮热,就不可以给服承气汤。如果腹中十分胀满、气滞不通的,给小承气汤,轻微调和一下胃气,不要使患者出现大泻大下。第三十九方。大承气汤用前第二方。小承气汤用前面第二十八方。(210)

桂枝汤方

桂枝 去皮 芍药 生姜 切片,各三两 甘草 二两,炙 大枣 十二枚,掰开

以上五味,用七升水,煮至留取三升,去掉药渣。温服一升。服汤药后,喝热稀粥一升左右,用来协助药力的发挥,发微汗。

阳明病,证见潮热,即使大便轻度干硬的,也可以考虑给大承气汤;大便不干硬的,就不可以给了。如果患者六七天不大便,怀疑已有燥屎内结,要想测知是否确实有燥屎的方法是,给患者服用少量的小承气汤,汤药服下以后,如果腹中有屎气转动的,这就提示已有燥屎内结,才可以放心攻下。如果没有屎气转动的,这只是大便初头干硬,后段多会稀溏,就不可以攻下了,如果用攻下的方法,多会导致腹中胀满,不能进食,想要喝水,给他喝水后还会发生呃逆。假使患者后来又重见发热,这大多可能是大便又转干硬,但程度不可能太重,适合用小承气汤来调和一下。没有屎气转动的,千万不可以攻下。第四十。并用前方。(211)

阳明病,出现谵语发潮热,脉滑而疾数的,应当用小承气汤治疗。于是就给患者服一升小承气汤,如果服药以后腹中有气转动的,可以再服一升。如果腹中没有气转动的,就不要再给承气汤了。如果大便通后,明日又出现了不大便,脉象反而见微涩的,这是里虚的表现,是难治的证候,这就不可以再给承气汤服用了。第四十一方。用前面第二十八方。(212)

太阳和阳明二阳并病,太阳病症已经解除,仍有发潮热,手足不断出小汗,大便困难和谵语等证的,泻下后就可以痊愈,适合用大承气汤。第四十二方。用前面第二方。(213)

患者小便不利,大便忽而困难,忽而容易,时而轻微发热,喘息头晕不能躺卧的,是有燥屎的表现,属于大承气汤的适应证。第四十三方。用前面第二方。(214)

经过大力泻下以后,患者六七天不大便,证见心烦不得缓解,腹中胀满疼痛的,这是有燥屎的表现。之所以这样,是因为原本就有宿食内停的缘故,属于大承气汤的适应证。第四十四方。用前面第二方。(215)

【原文】

大法,秋宜下。(170)

凡可下者,用汤胜丸散,中病便止,不必尽剂也。(171)

阳明病,发热汗多者,急下之,宜大柴胡汤。方一。一法用小承气汤。(172)

柴胡八两 枳实四枚,炙 生姜五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,擘 半夏半升,洗

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更煎取三升。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一方云,加大黄二两,若不加,恐不成大柴胡汤。

少阴病,得之二三日,口燥咽干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方二。(173)

大黄四两,酒洗。厚朴半斤,炙,去皮 枳实五枚,炙 芒硝三合

上四味,以水一斗,先煮二物,取五升,内大黄,更煮取二升,去滓,内芒硝,更上微火一两沸。分温再服。得下余勿服。

少阴病六七日,腹满不大便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三。用前第二方。(174)

少阴病,下利清水,色纯青,心下必痛,口干燥者,可下之,宜大柴胡、大承气汤。四。用前第二方。(175)

下利,三部脉皆平,按之心下鞕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五。用前第二方。(176)

下利,脉迟而滑者,内实也,利未欲止,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六。用前第二方。(177)

阳明少阳合病,必下利,其脉不负者,为顺也。负者,失也,互相克贼,名为负也。脉滑而数者,有宿食,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七。用前第二方。(178)

问曰:人病有宿食,何以别之?师曰:寸口脉浮而大,按之反涩,尺中亦微而涩,故知有宿食,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八。用前第二方。(179)

下利,不欲食者,以有宿食故也,当下之。宜大承气汤。九。用前第二方。(180)

下利差,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,以病不尽故也,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十。用前第二方。(181)

病腹中满痛者,此为实也,当下之,宜大承气、大柴胡汤。十一。用前第一、第二方。(182)

下利,脉反滑,当有所去,下乃愈,宜大承气汤。十二。用前第二方。(183)

腹满不减,减不足言,当下之,宜大柴胡、大承气汤。十三。用前第一、第二方。(184)

伤寒后脉沉,沉者,内实也,下之解,宜大柴胡汤。十四。用前第一方。(185)

伤寒六七日,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,无表里证,大便难,身微热者,此为实也,急下之,宜大承气、大柴胡汤。十五。用前第一、第二方。(186)

太阳病未解,脉阴阳俱停,一作微。必先振栗汗出而解。但阴脉微(一作尺脉实。)者,下之而解,宜大柴胡汤。十六。用前第一方。一法用调胃承气汤。(187)

脉双弦而迟者,必心下鞕,脉大而紧者,阳中有阴也,可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十七。用前第二方。(188)

结胸者,项亦强,如柔痉状,下之则和。十八。结胸门用大陷胸丸。(189)

病人无表里证,发热七八日,虽脉浮数者,可下之,宜大柴胡汤。十九。用前第一方。(190)

太阳病六七日,表证仍在,脉微而沉,反不结胸,其人发狂者,以热在下焦,少腹当鞕满,而小便自利者,下血乃愈。所以然者,以太阳随经,瘀热在里故也,宜下之,以抵当汤。方二十。(191)

水蛭三十枚,熬 桃仁二十枚,去皮尖 虻虫三十枚,去翅足,熬 大黄三两,去皮,破六片

上四味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,不下者,更服。

太阳病,身黄,脉沉结,少腹鞕满,小便不利者,为无血也。小便自利,其人如狂者,血证谛,属抵当汤证。二十一。用前第二十方。(192)

伤寒有热,少腹满,应小便不利,今反利者,为有血也,当下之,宜抵当丸。方二十二。(193)

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五个,去皮尖 虻虫去翅足,熬 水蛭各二十个,熬

上四味,捣筛,为四丸,以水一升,煮一丸,取七合服之。晬时当下血,若不下者,更服。

阳明病,发热汗出者,此为热越,不能发黄也。但头汗,身无汗,剂颈而还,小便不利,渴引水浆者,以瘀热在里,身必发黄,宜下之,以茵陈蒿汤。方二十三。(194)

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个,炙 大黄二两,破

上三味,以水一斗二升,先煮茵陈,减六升,内二味,煮取三升,去滓。分温三服。小便当利,尿如皂荚汁状,色正赤,一宿腹减,黄从小便去也。

阳明证,其人喜忘者,必有蓄血。所以然者,本有久瘀血,故令喜忘。屎虽鞕,大便反易,其色必黑,宜抵当汤下之。二十四。用前第二十方。(195)

汗(一作卧。)出谵语者,以有燥屎在胃中,此为风也。须下者,过经乃可下之。下之若早者,语言必乱,以表虚里实故也。下之愈,宜大柴胡、大承气汤。二十五。用前第一、第二方。(196)

病人烦热,汗出则解,又如疟状,日晡所发热者,属阳明也。脉实者,可下之,宜大柴胡、大承气汤。二十六。用前第一、第二方。(197)

阳明病,谵语有潮热,反不能食者,胃中有燥屎五六枚也。若能食者,但鞕耳,属大承气汤证。二十七。用前第二方。(198)

下利谵语者,有燥屎也,属小承气汤。方二十八。(199)

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,炙,去皮 枳实三枚,炙

上三味,以水四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。分温再服。若更衣者,勿服之。

得病二三日,脉弱,无太阳柴胡证,烦躁,心下痞。至四五日,虽能食,以承气汤少少与,微和之,令小安。至六日,与承气汤一升。若不大便六七日,小便少者,虽不大便,但初头鞕,后必溏,此未定成鞕也,攻之必溏。须小便利,屎定鞕,乃可攻之,宜大承气汤。二十九。用前第二方。一云大柴胡汤。(200)

太阳病中风,下利呕逆,表解者,乃可攻之。其人漐漐汗出,发作有时,头痛,心下痞鞕满,引胁下痛,干呕则短气,汗出不恶寒者,此表解里未和也,属十枣汤。方三十。(201)

芫花熬赤 甘遂 大戟各等分

上三味,各异捣筛,秤已,合治之,以水一升半,煮大肥枣十枚,取八合,去枣,内药末,强人服重一钱匕,羸人半钱。温服之,平旦服。若下少,病不除者,明日更服加半钱。得快下利后,糜粥自养。

太阳病不解,热结膀胱,其人如狂,血自下,下者愈。其外未解者,尚未可攻,当先解其外。外解已,但少腹急结者,乃可攻之,宜桃核承气汤。方三十一。(202)

桃仁五十枚,去皮尖 大黄四两 甘草二两,炙 芒硝二两 桂枝二两,去皮

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四物,取二升半,去滓,内芒硝,更上火煎微沸。先食温服五合,日三服。当微利。

伤寒七八日,身黄如橘子色,小便不利,腹微满者,属茵陈蒿汤证。三十二。用前第二十三方。(203)

伤寒发热,汗出不解,心中痞鞕,呕吐而下利者,属大柴胡汤证。三十三。用前第一方。(204)

伤寒十余日,热结在里,复往来寒热者,属大柴胡汤证。三十四。用前第一方。(205)

但结胸,无大热者,以水结在胸胁也,但头微汗出者,属大陷胸汤。方三十五。(206)

大黄六两 芒硝一升 甘遂末一钱匕

上三味,以水六升,先煮大黄取二升,去滓,内芒硝,更煮一二沸,内甘遂末。温服一升。

伤寒六七日,结胸热实,脉沉而紧,心下痛,按之石鞕者,属大陷胸汤证。三十六。用前第三十五方。(207)

阳明病,其人多汗,以津液外出,胃中燥,大便必鞕,鞕则谵语,属小承气汤证。三十七。用前第二十八方。(208)

阳明病,不吐不下,心烦者,属调胃承气汤。方三十八。(209)

大黄四两,酒洗 甘草二两,炙 芒硝半升
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内芒硝,更上火微煮令沸。温顿服之。

阳明病脉迟,虽汗出不恶寒者,其身必重,短气,腹满而喘,有潮热者,此外欲解,可攻里也。手足濈然汗出者,此大便已鞕也,大承气汤主之。若汗出多,微发热恶寒者,外未解也,桂枝汤主之。其热不潮,未可与承气汤。若腹大满不通者,与小承气汤,微和胃气,勿令至大泄下。三十九。大承气汤用前第二方。小承气用前第二十八方。(210)

桂枝汤方

桂枝去皮 芍药 生姜切,各三两 甘草二两,炙 大枣十二枚,擘

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。服汤后,饮热稀粥一升余,以助药力,取微似汗。

阳明病,潮热,大便微鞕者,可与大承气汤,不鞕者,不可与之。若不大便六七日,恐有燥屎,欲知之法,少与小承气汤。汤入腹中,转失气者,此有燥屎也,乃可攻之。若不转矢气者,此但初头鞕,后必溏,不可攻之,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,欲饮水者,与水则哕。其后发热者,大便必复鞕而少也,宜以小承气汤和之。不转矢气者,慎不可攻也。四十。并用前方。(211)

阳明病,谵语,发潮热,脉滑而疾者,小承气汤主之。因与承气汤一升,腹中转气者,更服一升。若不转气者,勿更与之。明日又不大便,脉反微涩者,里虚也,为难治,不可更与承气汤。四十一。用前第二十八方。(212)

二阳并病,太阳证罢,但发潮热,手足漐漐汗出,大便难而谵语者,下之则愈,宜大承气汤。四十二。用前第二方。(213)

病人小便不利,大便乍难乍易,时有微热,喘冒不能卧者,有燥屎也,属大承气汤证。四十三。用前第二方。(214)

大下后,六七日不大便,烦不解,腹满痛者,此有燥屎也。所以然者,本有宿食故也,属大承气汤证。四十四。用前第二方。(215)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