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论

《伤寒论》是一部以外感病为主论述疾病辨证论治方法的医书,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理法方药齐备、立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医学著作,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临床价值。
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

【白话文】

太阳和阳明二阳并病,在太阳病初起的时候,用过汗法,但汗出不透彻,于是就使邪气进而转属到阳明,继而出现微汗自出、不怕冷等症状。如果太阳经的病症还没有解除的,不能用下法,泻下就是错误的,像这样的证候,可以稍微发一点小汗。假如患者的脸色是满面通红的,这是阳气被邪气郁遏在肌表所造成的,应当用解表法或熏法来治疗。如果发汗不透彻,起不到治疗作用,就不足以说是已发过汗。结果造成阳气被邪气郁遏不能发越,应当出汗而出不了汗,患者烦躁不安,不能确知疼痛、痛苦的确切所在,忽而在腹中,忽而在四肢,用手按压,又找不到确定的病位,并且伴见短气,这仅仅是因为汗出不透彻的缘故,再发汗就会痊愈。根据什么知道是汗出不透彻呢?因为脉来涩滞而不流利,所以就知道是汗出不透彻。(80)

没有诊脉的时候,患者双手交叉重叠,按在心前区,医生让患者试着咳一声,如果患者毫无反应或不立即咳的,这大多是因为两耳已聋,听不见医生的话。之所以会这样,是因为发汗太过,使患者正气虚损的缘故。(81)

发汗以后,饮水过多的,多会诱发气喘;用水浇洗身体的,也会诱发气喘。(82)

发汗以后,水和药都不能入口下咽的,为逆证,如果再发汗,多会引起吐泻不止。(83)

阳明病,本来有自汗出,医生再次发汗,病症大体已痊愈,只是还有轻微的烦躁没有解除的,这多是因为大便干硬的缘故。因为津液被伤,胃肠干燥,所以才使大便干硬。应当询问患者小便每天几次,如果原来在一天内小便有三四次,现今一天只有两次,因此就可以预知,不久大便就可以解出来。现今小便次数减少,提示津液应当可以回归胃肠,所以能预知不用多久大便就通畅了。(84)

发汗太多,如果再发汗的,患者阳气被伤,会出现谵语。脉短的,是死证;如果脉不短而尚平和的,就不是死证了。(85)

伤寒病,发汗以后,出现周身及面目发黄,之所以会这样,是因为寒湿凝结在里不能解除的缘故。这种证候不可以用泻下的方法,应当在治寒湿证的方法中寻求治法。(86)

患者胃本就有寒,反而发其汗,使胃中更加寒冷,多会导致吐蛔虫。(87)

太阳病,用发汗的方法治疗,于是出现了汗出淋漓不止的情况,患者还有恶风,小便困难,四肢轻度拘急,屈伸不灵活等症状,属于桂枝加附子汤的适应证。第一方。(88)

桂枝 三两,去皮 芍药 三两 甘草 二两,炙 生姜 三两,切片 大枣 十二枚,掰开 附子 一枚,炮

以上六味,用七升水,煮至留取三升,去掉药渣。温服一升。旧本原为,桂枝汤现今加入附子。

太阳病,刚开始服用桂枝汤,反而出现烦热不能解除的,先针刺风池和风府,然后再给桂枝汤,就会痊愈。第二方。(89)

桂枝 三两,去皮 芍药 三两 生姜 三两,切片 甘草 二两,炙 大枣 十二枚,掰开

以上五味,用七升水,煮至留取三升,去掉药渣。温服一升。服药后片刻,再喝热稀粥一升,用来协助药力的发挥。

服桂枝汤以后,出了大汗,如果见脉象洪大的,可继续给桂枝汤,方法同前。如果恶寒发热阵发发作,形似疟疾,一天发作两次的,发汗以后邪气多会解除,属于桂枝二麻黄一汤的适应证。第三方。(90)

【相关知识】

服桂枝汤,出了一身大汗,还出现了口渴得厉害、喜欢喝冷水、身热、脉象洪大等表现,太阳表邪入里化热,变为阳明经证,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。白虎汤由石膏、知母、粳米、甘草组成,是治疗气分热盛的方子,加入人参为了补气滋阴,防止大汗伤津伤阳。

桂枝 一两十七铢 芍药 一两六铢 麻黄 一十六铢,去节 生姜 一两六铢 杏仁 十六个,去皮尖 甘草 一两二铢,炙 大枣 五枚,掰开

以上七味,用五升水,先煮麻黄一二开,去掉药液上的浮沫,加入其他药物,煮至留取二升,去掉药渣。每次温服一升,一天服两次。旧本原为,桂枝汤二份,麻黄汤一份,合并为二升,分两次服,现今合并为一张方。

服用桂枝汤,出了大汗以后,出现了严重的口渴而不能缓解,脉象洪大的,属于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应证。第四方。(91)

知母 六两 石膏 一斤,打碎,薄布包裹 甘草 二两,炙 粳米 六合 人参 二两

以上五味,用一斗水,煮至粳米熟透时药液即成,去掉药渣。每次温服一升,一天服三次。

伤寒病,出现脉浮、自汗、小便频数,心烦,轻微怕冷,小腿部肌肉痉挛拘急等症状,反而单用桂枝汤来治疗表证,这就错了。服了桂枝汤后,出现手足厥冷,咽喉干燥,烦躁不安,呕吐上逆的,用甘草干姜汤,用来恢复阳气。如果厥冷已愈,足部已转温暖的,再煎取芍药甘草汤给他,他的痉挛拘急的小腿就可以伸开了。如果属于胃气不和而出现谵语的,就稍微给患者服一些调胃承气汤。如果重复发汗,又加用烧针来治疗的,给四逆汤。第五方。(92)

甘草干姜汤方

甘草 四两,炙 干姜 二两

以上二味,用三升水,煮至留取一升五合,去掉药渣。分两次温服。

芍药甘草汤方

白芍药 四两 甘草 四两,炙

以上二味,用三升水,煮至留取一升五合,去掉药渣。分两次温服。

调胃承气汤方

大黄 四两,去皮,用清纯的陈米酒洗 甘草 二两,炙 芒硝 半升

以上三味,用三升水,煮至留取一升,去掉药渣,加入芒硝,再放到小火上煮开。趁温稍稍服一些。

四逆汤方

甘草 二两,炙 干姜 一两半 附子 一枚,生用,去皮,破成八片

以上三味,用三升水,煮至留取一升二合,去掉药渣。分两次温服。高大肥胖体型的人,可以用大个的附子一枚,干姜三两。

太阳病,脉见浮紧之象,证见无汗、发热和身体疼痛,八九天不见好转,表证仍然存在的,这就应当再发汗,适合用麻黄汤。服药后稍有减轻,但患者却心中发烦、闭目怕光,严重的多会出现衄血,衄血后病症就会得到解除。之所以会这样,是因为风寒闭郁阳气较为严重的缘故。第六方。(93)

麻黄 三两,去节 桂枝 二两,去皮 甘草 一两,炙 杏仁 七十个,去皮尖

以上四味,用九升水,先煮麻黄,至消耗掉二升水时,去掉药液上的浮沫,加入其他药物,煮至留取二升半,去掉药渣。温服八合。盖棉被保暖发微汗,不需要喝粥。

伤寒证,发汗以后病症已解,过了半天左右,又出现了烦热,并且脉见浮数的,可以再发汗,属于桂枝汤的适应证。第七方。用前面第二方。(94)

发汗以后,出现身体疼痛、脉象沉迟的,属于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的适应证。第八方。(95)

桂枝 三两,去皮 芍药 四两 生姜 四两 甘草 二两,炙 人参 三两 大枣 十二枚,掰开

以上六味,用一斗二升水,煮至留取三升,去掉药渣。温服一升。旧本原为,桂枝汤现今加芍药、生姜、人参。

发汗以后,不可再用桂枝汤,如果出现汗出并气喘,没有发大热的,可以给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。第九方。(96)

麻黄 四两,去节 杏仁 五十个,去皮尖 甘草 二两,炙 石膏 半斤、打碎

以上四味,用七升水,先煮麻黄,至消耗掉二升水时,去掉药液上的浮沫,加入其他药物,煮至留取二升,去掉药渣。温服一升。旧本原为,一黄耳杯。

发汗太多,患者双手交叉重叠按护在心前区,心下悸动不安,想要按压的,属桂枝甘草汤的适应证。第十方。(97)

桂枝 二两,去皮 甘草 二两,炙

以上二味,用三升水,煮至留取一升,去掉药渣。一次服完。

发汗以后,患者感到脐下跳动的,这是将要发作奔豚证,属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的适应证。第十一方。(98)

茯苓 半斤 桂枝 四两,去皮 甘草 二两,炙 大枣 十五枚,掰开

以上四味,用一斗甘澜水,先煮茯苓,至消耗掉二升水时,加入其他药物,煮至留取三升。去掉药渣。每次温服一升,一天服三次。

制作甘澜水的方法是:把二斗水放入大盆里,用勺子把水取出倒入,加以翻腾,使水面上有五六千颗小气泡相追逐,然后取来用。

发汗以后,出现腹部胀满的,属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适应证。第十二方。(99)

厚朴 半斤,炙 生姜 半斤 半夏 半升,洗 甘草 二两,炙 人参 一两

以上五味,用一斗水,煮至留取三升,去掉药渣。每次温服一升,一天服三次。

用发汗的方法,病症没有解除,反而出现恶寒怕冷的,是虚的缘故,属于芍药甘草附子汤的适应证。第十三方。(100)

芍药 三两 甘草 三两 附子 一枚,炮后去皮,破成六片

以上三味,用三升水,煮至留取一升二合,去掉药渣。分三次温服。怀疑这不是仲景的方。

发汗以后,出现怕冷的,是虚的缘故。不怕冷,只是发热的,是实证,应当调和胃气,属于调胃承气汤的适应证。第十四方。用前面第五方。一说用小承气汤。(101)

太阳病,发汗以后,大汗出,使胃中干燥,以致造成烦躁不得闭目静息。想饮水的,给他缓缓地饮水,使胃气调和,病症就可以痊愈。如果出现脉浮,小便不利,轻微发热,口渴而消水、饮水又不解渴等症状的,就属于五苓散的适应证了。第十五方。(102)

猪苓 十八铢,去皮 泽泻 一两六铢 白术 十八铢 茯苓 十八铢 桂枝 半两,去皮

以上五味,共捣为散剂。用白米汤和服一方寸匕,一天服三次。多喝热水,汗出以后病就可以痊愈。

发汗以后,脉象浮数,口渴较重的,属于五苓散的适应证。第十六方。用前面第十五方。(103)

伤寒病,证见汗出和口渴的,适合用五苓散。口不渴的,属于茯苓甘草汤的适应证。第十七方。(104)

茯苓 二两 桂枝 二两 甘草 一两,炙 生姜 一两

以上四味,用四升水,煮至留取二升,去掉药渣。分三次温服。

太阳病,使用发汗的方法,出汗以后病症不解,患者仍然有发热,心下悸动,头晕目眩,身上筋肉跳动,行路摇摆颤动像是要扑倒(一作僻),属于真武汤的适应证。第十八方。(105)

茯苓 三两 芍药 三两 生姜 三两,切片 附子 一枚,炮后去皮,破成八片 白术 二两

以上五味,用八升水,煮至留取三升,去掉药渣。每次温服七合,一天服三次。

伤寒汗出表邪解除以后,胃中不和,自觉心下痞满而硬,嗳气中有未消化的饮食气味,胁下有水气,腹中肠鸣、响声似雷,并见下利的,属于生姜泻心汤的适应证。第十九方。(106)

生姜 四两 甘草 三两,炙 人参 三两 干姜 一两 黄芩 三两 半夏 半升,洗 黄连 一两 大枣 十二枚,掰开

以上八味,用一斗水,煮至留取六升,去掉药渣,再加热浓缩至三升。每次温服一升,一天服三次。生姜泻心汤,旧本原为,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、白术,加黄连,是泻肝的方法。

伤寒病,证见发热,汗出以后病没有解除,又见自觉心中痞满而硬,呕吐和下利等证的,属于大柴胡汤的适应证。第二十方。(107)

柴胡 半斤 枳实 四枚,炙 生姜 五两 黄芩 三两 芍药 三两 半夏 半升,洗 大枣 十二枚,掰开

以上七味,用一斗二升水,煮至留取六升,去掉药渣,再加热浓缩至三升。每次温服一升,一天服三次。有一方加大黄二两,如果不加大黄,恐怕不能叫作大柴胡汤。

阳明病,证见自汗出,如果再发汗,并且患者小便又自利的,这就会造成津液内耗,纵使大便干硬,也不可以使用攻下的方法治疗,应当等到患者自己有便意的时候,适合用蜜煎来导便和通便。另外如土瓜根和猪胆汁等,都可以用来导便。第二十一方。(108)

蜜煎方

食蜜 七合

以上一味,放入铜器中,用小火加热浓缩,应当一直浓缩到像饴糖的状态,并随时搅动,不要使它焦锅,等到可以成型时,两手相并搓成长梃,使它一头尖锐,粗细如手指,长二寸左右。应当趁热的时候迅速制作,冷后就会发硬而不便制作了。把它塞入肛门中,并用手迅速抱紧,等到要大便时就去掉它。怀疑这不是仲景的意思,经过试用,效果很好。

又可以用大个的猪胆囊一枚,挤出其中的胆汁,和入少量食用醋,然后灌入肠道内。待一顿饭的工夫,就会大便出积存已久的粪便污垢,很有效果。

太阳病已三天,发汗以后病症没有解除,证见蒸蒸发热的,这属于阳明胃腑的病症。属于调胃承气汤的适应证。第二十二方。用前面第五方。(109)

证见大汗出,发热不退,腹中拘挛急迫,四肢疼痛,又伴见下利、四肢厥逆和恶寒怕冷的,属于四逆汤的适应证。第二十三方。用前面第五方。(110)

发汗以后,病症未见解除,又出现了腹中胀满而且满腹疼痛的,应紧急泻下,适合用大承气汤。第二十四方。(111)

大黄 四两,米酒洗 厚朴 半斤,炙 枳实 五枚,炙 芒硝 三合

以上四味,用一斗水,先煮二味药物,煮至留取五升,加入大黄,再煮至留取二升,去掉药渣,加入芒硝,再煮一二开。分两次服。出现泻下后,就停止服后面的药。

发汗太多,损伤了阳气而出现谵语的,不可以泻下,用柴胡桂枝汤来调和荣卫,通行津液,以后会自行痊愈。第二十五方。(112)

柴胡 四两 桂枝 一两半,去皮 黄芩 一两半 芍药 一两半 生姜 一两半 大枣 六个,掰开 人参 一两半 半夏 二合半,洗 甘草 一两,炙

以上九味,用六升水,煮至留取三升,去掉药渣。每次温服一升。一天服三次。

【原文】

二阳并病,太阳初得病时,发其汗,汗先出不彻,因转属阳明,续自微汗出,不恶寒。若太阳病症不罢者,不可下,下之为逆,如此可小发汗。设面色缘缘正赤者,阳气怫郁在表,当解之熏之。若发汗不彻,不足言,阳气怫郁不得越,当汗不汗,其人烦躁,不知痛处,乍在腹中,乍在四肢,按之不可得,其人短气,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,更发汗则愈。何以知汗出不彻,以脉涩故知也。(80)

未持脉时,病人叉手自冒心,师因教试令欬,而不即欬者,此必两耳聋无闻也。所以然者,以重发汗,虚故如此。(81)

发汗后,饮水多必喘,以水灌之亦喘。(82)

发汗后,水药不得入口为逆。若更发汗,必吐下不止。(83)

阳明病,本自汗出,医更重发汗,病已差,尚微烦不了了者,必大便鞕故也。以亡津液,胃中干燥,故令大便鞕。当问小便日几行,若本小便日三四行,今日再行,故知大便不久出。今为小便数少,以津液当还入胃中,故知不久必大便也。(84)

发汗多,若重发汗者,亡其阳,语。脉短者死,脉自和者不死。(85)

伤寒发汗已,身目为黄,所以然者,以寒湿(一作温)在里不解故也。以为不可下也,于寒湿中求之。(86)

病人有寒,复发汗,胃中冷,必吐蛔。(87)

太阳病,发汗,遂漏不止,其人恶风,小便难,四肢微急,难以屈伸者,属桂枝加附子汤。方一。(88)

桂枝三两,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,炙 生姜三两,切 大枣十二枚,擘 附子一枚,炮

上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。本云,桂枝汤今加附子。

太阳病,初服桂枝汤,反烦不解者,先刺风池、风府,却与桂枝汤则愈。方二。(89)

桂枝三两,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,切 甘草二两,炙 大枣十二枚,擘

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,须臾,啜热稀粥一升,以助药力。

服桂枝汤,大汗出,脉洪大者,与桂枝汤如前法。若形似疟,一日再发者,汗出必解,属桂枝二麻黄一汤。方三。(90)

桂枝一两十七铢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一十六铢,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 杏仁十六个,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,炙 大枣五枚,擘

上七味,以水五升,先煮麻黄一二沸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二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,日再服。本云,桂枝汤二分,麻黄汤一分,合为二升,分再服。今合为一方。

服桂枝汤,大汗出后,大烦渴不解,脉洪大者,属白虎加人参汤。方四。(91)

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,碎,绵裹甘草二两,炙 粳米六合 人参二两

上五味,以水一斗,煮米熟汤成,去滓。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
伤寒脉浮,自汗出,小便数,心烦,微恶寒,脚挛急。反与桂枝欲攻其表,此误也。得之便厥,咽中干,烦躁吐逆者,作甘草干姜汤与之,以复其阳。若厥愈足温者,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,其脚即伸。若胃气不和, 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 语者,少与调胃承气汤。若重发汗,复加烧针者,与四逆汤。五。(92)

甘草干姜汤方

甘草四两,炙 干姜二两

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五合,去滓,分温再服。

芍药甘草汤方

白芍药四两 甘草四两,炙

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五合,去滓。分温再服。

调胃承气汤方

大黄四两,去皮清酒洗 甘草二两,炙 芒硝半升
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内芒硝,更上微火煮令沸。少少温服之。

四逆汤方

甘草二两,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,生用,去皮,破八片
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。分温再服。强人可大附子一枚,干姜三两。

太阳病,脉浮紧,无汗发热,身疼痛,八九日不解,表证仍在,此当复发汗。服汤已微除,其人发烦目瞑,剧者必衄,衄乃解。所以然者,阳气重故也,宜麻黄汤。方六。(93)

麻黄三两,去节 桂枝二两,去皮 甘草一两,炙 杏仁七十个,去皮尖

上四味,以水九升,先煮麻黄减二升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二升半,去滓。温服八合。覆取微似汗,不须啜粥。

伤寒发汗已解,半日许复烦,脉浮数者,可更发汗,属桂枝汤证。七。(用前第二方。)(94)

发汗后,身疼痛,脉沉迟者,属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。方八。(95)

桂枝三两,去皮 芍药四两 生姜四两 甘草二两,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,擘

上六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。本云,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。

发汗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,汗出而喘,无大热者,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。方九。(96)

麻黄四两,去节 杏仁五十个,去皮尖 甘草二两,炙 石膏半斤,碎

上四味,以水七升,先煮麻黄,减二升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二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。本云,黄耳杯。

发汗过多,其人叉手自冒心,心下悸,欲得按者,属桂枝甘草汤。方十。(97)

桂枝二两,去皮 甘草二两,炙

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。顿服。

发汗后,其人脐下悸者,欲作奔豚,属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。方十一。(98)

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,去皮 甘草二两,炙 大枣十五枚,擘

上四味,以甘澜水一斗,先煮茯苓减二升,内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
作甘澜水法:取水二斗,置大盆内,以杓扬之,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,取用之。

发汗后,腹胀满者,属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。方十二。(99)

厚朴半斤,炙 生姜半斤 半夏半升,洗 甘草二两,炙 人参一两

上五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
发汗病不解,反恶寒者,虚故也,属芍药甘草附子汤。方十三。(100)

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 附子一枚,炮,去皮,破六片
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。分温三服。疑非仲景方。

发汗后,恶寒者,虚故也。不恶寒,但热者,实也,当和胃气,属调胃承气汤证。十四。用前第五方。一法用小承气汤。(101)

太阳病,发汗后,大汗出,胃中干,烦躁不得眠,欲得饮水者,少少与饮之,令胃气和则愈。若脉浮,小便不利,微热消渴者,属五苓散。方十五。(102)

猪苓十八铢,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,去皮

上五味,捣为散,以白饮和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多饮暖水,汗出愈。

发汗已,脉浮数,烦渴者,属五苓散证。十六。(用前第十五方。)(103)

伤寒,汗出而渴者,宜五苓散,不渴者,属茯苓甘草汤。方十七。(104)

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,炙 生姜一两

上四味,以水四升,煮取二升,去滓。分温三服。

太阳病发汗,汗出不解,其人仍发热,心下悸,头眩,身瞤动,振振欲擗(一作僻)地者,属真武汤。方十八。(105)

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,切 附子一枚,炮,去皮,破八片 白术二两

上五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七合,日三服。

伤寒汗出解之后,胃中不和,心下痞鞕,干噫食臭,胁下有水气,腹中雷鸣下利者,属生姜泻心汤。方十九。(106)

生姜四两 甘草三两,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,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,擘

上八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。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生姜泻心汤,本云,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、术,加黄连,并泻肝法。

伤寒发热,汗出不解,心中痞鞕,呕吐而下利者,属大柴胡汤。方二十。(107)

柴胡半斤 枳实四枚,炙 生姜五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,洗 大枣十二枚,擘

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。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一方加大黄二两,若不加,恐不名大柴胡汤。

阳明病,自汗出,若发汗,小便自利者,此为津液内竭,虽鞕不可攻之。须自欲大便,宜蜜煎导而通之。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,皆可为导。二十一。(108)

蜜煎方

食蜜七合

上一味,于铜器内,微火煎,当须凝如饴状,搅之勿令焦著,欲可丸,并手捻作挺,令头锐,大如指许,长二寸,当热时急作,冷则鞕。以内谷道中,以手急抱,欲大便时,乃去之。疑非仲景意,已试甚良。

又大猪胆一枚,泻汁,和少许法醋,以灌谷道内,如一食顷,当大便出宿食恶物,甚效。

太阳病三日,发汗不解,蒸蒸发热者,属胃也,属调胃承气汤证。二十二。(用前第五方。)(109)

大汗出,热不去,内拘急,四肢疼,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,属四逆汤证。二十三。(用前第五方。)(110)

发汗后不解,腹满痛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方二十四。(111)

大黄四两,酒洗 厚朴半斤,炙 枳实五枚,炙 芒硝三合

上四味,以水一斗,先煎二物,取五升,内大黄,更煮取二升,去滓,内芒硝,更一二沸。分再服。得利者,止后服。

发汗多,亡阳 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 语者,不可下,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,以通津液,后自愈。方二十五。(112)

柴胡四两 桂枝一两半,去皮 黄芩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个,擘 人参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,洗 甘草一两,炙

上九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