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白话文】
一般认为,疾病都是很危急的,在仓促间去寻求治疗的要领,往往比较困难,所以就重新辑录了这些可行和不可行的治法与方药,这和散在三阴三阳各篇中相比,就更容易查阅了。中间还时而有一些不曾见于三阴三阳各篇的内容,本来也是出自这些可与不可各篇中的。(1)
少阴病,出现脉来沉细而数,这是病在里的表现,不可以发汗。(2)
脉见浮紧的,理当出现身体疼痛,该用汗法来治疗。假如尺部脉迟的,就不可以发汗。为什么不可以发汗呢?这是因为荣气不足,津血虚少的缘故。(3)
少阴病,脉象微弱,不可以发汗,这是因为阳气已有损伤的缘故。(4)
脉见濡和弱,弱脉在关部沉取而得,濡脉在关部浮取而得,微脉见于寸部,涩脉见于尺部。寸脉微主阳气不足,尺脉涩主阴血虚少。阳气不足,就容易患中风,汗出并兼见烦躁;阴血虚少,就会见手足厥冷而且身冷怕寒。如果阳气衰微,再去发汗,就会导致躁动不安,不得闭目休息。(5)
动气在脐部右侧,不可以发汗,发汗就会出现鼻衄和口渴、心中烦闷、饮水后随即吐水等证。(6)
动气在脐部左侧,不可以发汗,发汗就会出现头目眩晕、汗出不止、筋肉跳动等症状。(7)
动气在脐部上方,不可以发汗,发汗就会导致逆气向上攻冲、直达心头等症状。(8)
动气在脐部下方,不可以发汗,发汗也不会出汗,反而会导致心中十分烦闷、骨节非常疼痛,头目晕眩,怕冷,进食就引起呕吐、谷物不能下行等症状。(9)
咽喉闭塞的病症,不可以发汗,发汗就会导致吐血、呼吸之气似要断绝,手足厥冷,想要蜷卧,不能自行恢复温暖等症状。(10)
凡是脉现数象而又跳动微弱的,不可以发汗,如果发汗就会导致大便困难,胃肠干燥、胃中不和与烦躁不宁等症状。(一说小便难,胞中干。)这些见证虽然和阳明腑实证相似,但病源是根本不同的。(11)
脉现濡弱,弱脉在关部沉取而得,濡脉在关部浮取而得,弦脉见于寸部,微脉见于尺部。寸脉弦主阳气动于上,尺脉微主阴寒盛于下,上实下虚,患者总想要得到温暖。脉见微和弦都主正虚,不可以发汗,发汗就会寒战振栗,并且不能自行缓解。(12)
患咳证的,发作就很剧烈,并伴见频繁吐涎沫,咽喉干燥,小便不利,心中有饥饿烦乱,而且这些证候总是每昼夜定时发作一次,病情类似疟疾,但是仅见怕冷,不见发热,因体虚而发生寒战振栗。如因见咳证而用发汗的方法,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蜷卧,胸胁满闷,腹中坚满等症状。(13)
手足厥冷,脉见紧象,不可以发汗,发汗就会导致声音变化,咽喉嘶哑,舌体萎缩不灵活,以致不能发出清晰的声音。(14)
凡是对四肢逆冷的患者使用汗法的,病轻的就难以痊愈,病重的就会语言错乱,如果再伴见头目眩晕的,就是死证,性命将难以保全。(15)
太阳病,患病已经八九天,症状表现像疟疾那样,发热怕冷阵发,一天发作两三次,而且发热较重,恶寒较轻,患者不呕吐,大便尚正常。如果见脉微和怕冷较重的,是内外阳气皆虚的表现,就不可以再发汗了。(16)
太阳病,出现发热恶寒,发热较重,怕冷较轻。如果脉象微弱的,这是阳气不足的表现,不可以发汗。(17)
咽喉干燥的人,不可以发汗。(18)
有失血病的人,不可以发汗,发汗就会出现内心寒栗和身体震颤。(19)
经常流鼻血的人,不可以发汗,发汗以后,大多可导致额头肌肉塌陷,脉见急紧,两眼直视不能瞬动,不得闭目静息。(20)
平素多汗的人,不可以发汗,发汗以后多会导致心神恍惚,心中烦乱,小便解完后尿道疼痛,适合用禹余粮丸。第一。(21)
素患淋病的人,不可以发汗,发汗多会导致小便带血。(22)
有疮疡的人或有金疮外伤失血病史的人,虽然有身体疼痛的症状,也不可以发汗,发汗以后,就可能导致痉病。(23)
下利的病症,不可以发汗,发汗以后,多会导致腹中胀满。(24)
证见咳和小便清长,或小便失禁的,不可以发汗,发汗以后,就会导致四肢逆冷。(25)
伤寒病第一二天到第四五天,出现四肢厥冷的,多伴见发热。原先就有发热的,随后会出现厥冷,厥冷沉重的,热邪也深重;厥冷轻微的,热邪也轻微。这种厥冷的证候,应当用下法,反而发汗的,多会导致口腔红赤糜烂。(26)
伤寒病,脉见弦细,证见头痛和发热的,属于少阳病,少阳病不可以用汗法。(27)
伤寒病,出现头痛,翕翕发热,症状像中风,经常微微出汗,自行呕吐的,泻下就更加烦躁,以至出现心中懊憹有如饥饿一样的感觉。发汗就会导致痉病的发生,身体强急痉挛难以灵活伸屈。用火熏就会导致身体发黄,不能小便,日久就可能发生咳唾一类的病症。(28)
太阳和少阳并病,出现头痛、项部拘紧不柔和,或者眩晕,时常出现类似结胸的症状,以及心下痞塞硬满等症的,不可以发汗。(29)
太阳病,发汗不得法,就导致了痉病的发生。(30)
少阴病,出现咳和下利以及谵语等证的,这是曾经用过火疗的缘故,患者大多会出现小便困难,是因为强发少阴之汗所造成的结果。(31)
少阴病,只见四肢厥冷并且无汗,如果强行发汗,多会伤动阴血。不知会造成什么部位的出血,有从口鼻出血的,有从眼中出血的,这就叫作下厥上竭,是难治的病症。(32)
【原文】
一法,方本阙。
夫以为疾病至急,仓卒寻按,要者难得,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,比之三阴三阳篇中,此易见也。又时有不止是三阳三阴,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。(1)
少阴病,脉沉细数,病为在里,不可发汗。(2)
脉浮者,法当身疼痛,宜以汗解之。假令尺中迟者,不可发汗,何以知然?以荣气不足,血少故也。(3)
少阴病,脉微不可发汗,亡阳故也。(4)
脉濡而弱,弱反在关,濡反在巅,微反在上,涩反在下。微则阳气不足,涩则无血,阳气反微,中风汗出,而反躁烦,涩则无血,厥而且寒。阳微发汗,躁不得眠。(5)
动气在右,不可发汗。发汗则衄而渴,心苦烦,饮即吐水。(6)
动气在左,不可发汗。发汗则头眩,汗不止,筋惕肉瞤。(7)
动气在上,不可发汗,发汗则气上冲,正在心端。(8)
动气在下,不可发汗。发汗则无汗,心中大烦,骨节苦疼,目运恶寒,食则反吐,谷不得前。(9)
咽中闭塞,不可发汗。发汗则吐血,气微绝,手足厥冷,欲得蜷卧,不能自温。(10)
诸脉得数动微弱者,不可发汗。发汗则大便难,腹中干,(一云小便难,胞中干。)胃燥而烦,其形相象,根本异源。(11)
脉濡而弱,弱反在关,濡反在巅,弦反在上,微反在下。弦为阳运,微为阴寒,上实下虚,意欲得温。微弦为虚,不可发汗,发汗则寒栗,不能自还。(12)
咳者则剧,数吐涎沫,咽中必干,小便不利,心中饥烦,晬时而发,其形似疟,有寒无热,虚而寒栗。咳而发汗,踡而苦满,腹中复坚。(13)
厥,脉紧,不可发汗。发汗则声乱,咽嘶舌萎,声不得前。(14)
诸逆发汗,病微者难差,剧者言乱,目眩者死,(一云谵言目眩睛乱者死。)命将难全。(15)
太阳病,得之八九日,如疟状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,其人不呕,清便续自可,一日二三度发,脉微而恶寒者,此阴阳俱虚,不可更发汗也。(16)
太阳病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,脉微弱者,无阳也,不可发汗。(17)
咽喉干燥者,不可发汗。(18)
亡血,不可发汗,发汗则寒栗而振。(19)
衄家,不可发汗,汗出必额上陷,脉急紧,直视不能眴,不得眠。音见上。(20)
汗家,不可发汗,发汗必恍惚心乱,小便已阴疼,宜禹余粮丸。一。方本阙。(21)
淋家,不可发汗,发汗必便血。(22)
疮家,虽身疼痛,不可发汗,汗出则痉。(23)
下利,不可发汗,汗出必胀满。(24)
咳而小便利,若失小便者,不可发汗,汗出则四肢厥逆冷。(25)
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,厥者,必发热,前厥者后必热,厥深者热亦深,厥微者热亦微。厥应下之,而反发汗者,必口伤烂赤。(26)
伤寒脉弦细,头痛发热者,属少阳,少阳不可发汗。(27)
伤寒头痛,翕翕发热,形象中风,常微汗出,自呕者,下之益烦,心懊如饥。发汗则致痉,身强难以伸屈;熏之则发黄,不得小便,久则发咳唾。(28)
太阳与少阳并病,头项强痛,或眩晕时如结胸,心下痞硬者,不可发汗。(29)
太阳病,发汗,因致痉。(30)
少阴病,咳而下利,谵语者,此被火气劫故也,小便必难,以强责少阴汗也。(31)
少阴病,但厥无汗,而强发之,必动其血,未知从何道出,或从口鼻,或从目出者,是名下厥上竭,为难治。(3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