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白话文】
太阴病的主要证候是腹中胀满和呕吐、饮食不下、自行下利并且越来越重、腹中时有疼痛。如果用泻下的方法治疗,多会造成胸下痞结硬满的证候。(273)
太阴中风证,见四肢剧烈疼痛,脉浮取微、沉取由涩而长的,是将要痊愈的表现。(274)
太阴病将要解除的时间是,从晚上九时到第二天凌晨三时。(275)
太阴病,脉见浮象的,可以发汗,适合用桂枝汤。第一方。(276)
桂枝 三两,去皮 芍药 三两 甘草 二两,炙 生姜 三两,切片 大枣 十二枚,掰开
以上五味,用七升水,煮至留取三升,去掉药渣。温服一升。药后片刻,喝热稀粥一升,以协助药力的发挥,并盖棉被保暖发汗。
自行下利又不口渴的,属于太阴病,这是因为太阴脾脏有寒的缘故,应当用温法治疗,适合服四逆汤一类方药。第二方。(277)
伤寒病,脉浮而缓,只见手足温热的,这是邪气已涉及太阴。太阴病,应当出现周身发黄,如果小便自行通利的,就不会发黄了。到第七八天时,纵使突然出现心烦和下利,而且下利在一天内有十多次,也多自行停止,这是因为脾脏正气已渐充实,腐败秽浊的积滞应当通过大便排出体外并可以排除干净的缘故。(278)
原本是太阳病,医生反而误用了下法,因此就导致了腹中胀满并时有疼痛,疾病就转属太阴经了,应当用桂枝加芍药汤治疗。如果导致腹中实痛异常的,应当用桂枝加大黄汤治疗。第三方。(279)
桂枝加芍药汤方
桂枝 三两,去皮 芍药 六两 甘草 二两,炙 大枣 十二枚,掰开 生姜 三两,切片
以上五味,用七升水,煮至留取三升,去掉药渣。分三次温服。旧本原为,桂枝汤今加重芍药用量。
桂枝加大黄汤方
桂枝 三两,去皮 大黄 二两 芍药 六两 生姜 三两,切片 甘草 二两,炙 大枣 十二枚,掰开
以上六味,用七升水,煮至留取三升,去掉药渣。每次温服一升,日服三次。
太阴为病,脉象较弱,患者大便将要自行下利,假如应当用大黄和芍药治疗,也应该减少其用量,这是因为患者胃气较弱,容易受伤害的缘故。下利的,应该先煮沸芍药三次。(280)
【原文】
合三法,方三首。
太阴之为病,腹满而吐,食不下,自利益甚,时腹自痛。若下之,必胸下结鞕。(273)
太阴中风,四肢烦疼,阳微阴涩而长者,为欲愈。(274)
太阴病欲解时,从亥至丑上。(275)
太阴病,脉浮者,可发汗,宜桂枝汤。方一。(276)
桂枝三两,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,炙 生姜三两,切 大枣十二枚,擘
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,须臾,啜热稀粥一升,以助药力,温覆取汗。
自利不渴者,属太阴,以其脏有寒故也,当温之,宜服四逆辈。二。(277)
伤寒脉浮而缓,手足自温者,系在太阴。太阴当发身黄,若小便自利者,不能发黄。至七八日,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,必自止,以脾家实,腐秽当去故也。(278)
本太阳病,医反下之,因尔腹满时痛者,属太阴也,桂枝加芍药汤主之。大实痛者,桂枝加大黄汤主之。三。(279)
桂枝三两,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,炙 大枣十二枚,擘 生姜三两,切
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分三服。本云,桂枝汤今加芍药。
桂枝三两,去皮 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,切 甘草二两,炙 大枣十二枚,擘
上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太阴为病,脉弱,其人续自便利,设当行大黄芍药者,宜减之,以其人胃气弱,易动故也。下利者,先煎芍药三沸。(280)